今天是:
欢迎访问福建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!

党建引领非常战“疫”显担当——附属二院抗击新冠疫情纪实

发布者:林剑锋发布时间:2022-04-09浏览次数:12

   非常时期,非常大考。3月的泉州,因为疫情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。

   疫情发生以来,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,第一时间带领各党支部和全院干部职工进入“战时”状态,在这场“家乡保卫战”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。


党委靠前站,全院“一盘棋”

   院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,坚决执行党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及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,提高政治站位,从大局出发,医院党委靠前指挥,主动作为,坚持“人物同防”“医患同防”的思路,各部门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责,以迅速的行动、扎实的措施,努力用“快、准、严、细、实”应对这次突发的疫情大考。


筑牢防疫屏障,守好医院“零感染”底线

   院党委“疫”刻不停,紧盯疫情防控形势新变化,以快速部署、快速动员、快速推进,进一步织密“疫情防控网”。高标准、快节奏、严要求,科学处置突发应急事件。

   立足于稳,持续强化医疗机构“十严”措施,重点抓好“三个提高”,即提高核酸检测频次、提高每日巡查频次、提高人员防控能力。院感督导员队伍每天对全院各部门督导,同时对重点人群、重点环节等进行专项督查。多渠道持续加强人员培训。

   着眼于细,建好重点环节“六本工作台账”,突出源头防控和闭环管理。

   致力于效,群策群力再部署、再督导、再强化,确保人员调度到位、应急处置到位、经费保障到位、宣传引导到位、督促落实到位。

   服务于好,扛起公立医院责任担当,鲤城院区承担管控区患者和肿瘤化疗患者定点救治,东海院区定点救治管控区患者和隔离点、封控区肿瘤放化疗患者、血透患者。党委组建红黄码人员接诊工作专班,完善就医流程和应急处置程序,保障红黄码群众基本就医需求不中断。此外,积极推出“互联网医院”,“指尖医疗”让群众就医触手可及,看病就医更方便。


领导干部打头阵、冲在前

   党委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,积极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,全力以赴守好疫情防控“责任田”,带领大家以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实际行动做到思想上与党同心,行动上与党同步。

党委书记曾奕明每日亲自部署指挥、亲临一线督导检查、推进落实,及时调整防控策略,不断优化防控举措。党委副书记、院长许建华坐镇现场指挥,确保医院方舱实验室顺利运行,并担任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(南安方舱医院)、晋江东石方舱医院总指挥。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林建清率队接管晋江东石方舱医院建设,同时负责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(南安方舱医院)的管理。纪委书记黄淑忠深入一线,按照“四不两直”切实严督细查。副院长刘惠民主动对接,现场办公解决难题,落实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两手抓。副院长曾红华远程办公,抓牢信息和安全保卫“防火墙”。副院长林槙槙重点强化第三方人员管理,切实提高后勤保障能力。总会计师李文聪积极协调资源做好财政保障,积极参与一线防控督导。


 从领导班子成员、支部书记、中层干部到普通党员、广大职工,大家以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实际行动做到思想上与党同心,行动上与党同步,医院党委着力把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,把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落实到防控工作的各个方面,形成“上下一盘棋”的疫情防控格局,稳固了战胜疫情的强大组织保障。


党员向前冲,树立“一面旗”

党委发出“抗疫有我”的倡议,号召大家主动担当作为,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责任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。曾奕明强调,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,疫情突发的特殊时刻,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,团结广大职工把抗“疫”扛在肩上、落实到行动上。

 “我是党员,我先上!”“疫情在哪里,我们就要战斗在哪里!”各党支部迅速组建了20余支党员突击队,积极参与到预检分诊、发热门诊、核酸采样、核酸检测、医疗救治、院感防控、宣传引导、后勤保障等工作,全面充实一线疫情防控红色力量。


疫情吹响“红色集结号”

  核酸采样党员突击队是最早一批投入“战斗”的党员突击队之一。

3月13日当晚,大规模核酸采样号角吹起,医护人员闻令而动,纷纷请战,当晚就集结207人到市区各个采样点为社区采样,后续陆续增派200人,并于19日再次增派100人前往泉港区增援采样,疫情严重期间派出507人外出核酸采样。党员医护人员都率先垂范,纷纷参与到核酸采样的队伍中,顺利完成了一张又一张的采样任务单。


 有一种责任,叫党员冲在前方。“疫情不退、我们不退!”核酸采样党员突击队的身影,走遍丰泽、鲤城、洛江、泉港的街头巷尾。疫情高发期,几乎每天一轮核酸检测。时间紧任务重,他们没有丝毫犹豫,或披星戴月,或风雨兼程,无惧烈日和暴雨,深入不同的社区(乡镇),全力做好疫情防控“排头兵”。党员突击队队长、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刘文彬说,“疫情防控一线,哪里需要我们,我们就第一个冲到哪里。”


 有一种忠诚,叫我要再次请战。核酸采样党员突击队里活跃着一群熟悉的身影,颜溶溶、陈婉丽、曾伟玲、梁陈颖、林惠燕……她们是90后、95后,却是实实在在的核酸采样队“老兵”。医院发出征集令后,党员林惠燕第一时间报名。“我有经验,让我先上!”近日,她通过小区喇叭喊出的“不要贴贴,贴贴变密接”等口号广为人知,编创的“大话西游”式台词和“核酸舞”从网络平台传开热度,她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自觉地来做核酸检测,为自己和家人负责,每个人共同努力击退病毒。

 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采样任务,是每一名队员的唯一目标。每次出发前,大家都会相互提醒,相互监督,就像战场上互作掩护的战友一样亲密。


 今年,一批年富力强的医师骨干积极报名加入,党员程思贤说,“医护团队并肩战斗,彼此扶持,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”。


当好新冠病毒的“侦察兵”

 所有人都在“拼命”!“惠世速度”的背后,是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。3月13日,医院接到指令,党委立即着手,在舱体搭建、办公用房、水电供应、生活配套、物资保障等方面全力配合,当天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移动PCR方舱实验室的启用和运行。各地采集的核酸标本,按照统一的指派,分送到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。在这里,PCR实验室和2座方舱实验室紧张而忙碌。 

 2支核酸检测党员突击队日以继夜,一丝不苟完成院内外的核酸检测任务。


 东海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党员突击队长、行政副主任黄荣富所率领的检测团队是一群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,仿佛冲锋在抗疫战场上的“侦察兵”,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24小时轮班工作,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。黄荣富坦言“压力山大”,有时2天只睡1小时,一天就晚上简单吃几口应付一下。“越是任务重的时候,越是需要我带头的时候”,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充满信心和力量。

 “这一干,就是半个多月!”核酸检测方舱建成后工作千头万绪,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党员突击队长,鲤城检验科行政副主任刘巧灵和他的队员们已经连轴转了大半个月。她说,“刚开始大家还处在磨合期,一些流程还要优化,但是大家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,发挥集体智慧,不断总结经验,工作很快步入正轨”。


 在严密包装下,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,实验室签收,录入信息系统。有一组人员负责样本拆包,他们是来自临床的医护人员。这个步骤看似简单,然而每个细节都必须准确无误。

 成千上万的标本需要一个一个拆包装,而且是双层密封包装,且不说海量的标本量,拆包装就能拆一天,同时每一个还要喷洒酒精,做好生物安全防护。眼科党员黄一鸿主动报名加入到核酸检测党员突击队中,他说,“作为一名党员医生,特别希望为抗击疫情添一份力,也特别渴望能够实现这样的价值”。


方舱医院里的“红色堡垒”

   3月24日,282名医护人员再出征,整建制接管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(南安方舱医院)。许建华出任方舱医院总指挥,林建清担任院长、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(南安方舱医院)临时党支部书记。


 “我是党员,请组织批准我去!”“我有武汉抗疫的经历,此刻正需要我冲锋在前、顶上去”……这支队伍当中不乏2020年援鄂医疗队员的身影。

 更多的是因为使命联系到一起的人。来自不同专科的党员中青年骨干,在疫情面前,赤子丹心如同堡垒中的利剑,和病毒拼搏较量。


 抗疫一线的临时党支部,发挥作用不临时。新建的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,800张床位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,工作秩序、医疗设施、物资储备还不太完善。面对这样的状况,党员领导干部在战“疫”一线彰显“主心骨”的使命和担当。

 他们一遍遍梳理流程查漏洞,抓工作效率抓院感,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,形成了统一领导、统一指挥、统一行动的良好格局,方舱医疗护理工作逐渐转入规范化、精细化。经过严格的受训,所有医疗、护理、医技、行政后勤人员都披上“铠甲”投入方舱医院工作紧张的工作中。


 3月25日下午19时,泉州市南安曜光医院(南安方舱医院)正式收治病人,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。

 这座“红色堡垒”,积极发挥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,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的精神,将282名工作人员凝聚在鲜红党旗下,打造成一支疫情防控铁军,守护“生命方舱”成为最放心的地方、最安全的地方。  

 3月29日,一支党员突击队和医护团队出发,前往接管晋江东石方舱医院。党旗高高飘扬,所有人带着必胜的信心,构筑起一道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强防控屏障。


筑牢医院“第一道防线”

 “没有你,没有我,只有我们!”红色力量挺在院内疫情防控最前沿。

 党委领衔,支部带头,党员做表率,扛起公立医院责任担当,将全力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当做锤炼党性的“试金石”和“练兵场”。

 在预检分诊、发热门诊,医护人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、热情细致的服务,对每个就医患者无微不至,认真查看患者及陪护人员口罩佩戴是否正确,细心询问患者旅居史、接触史,查看来诊患者的行程码、健康码,并根据病情及时进行诊治。


 疫情之下,急诊科也更加忙碌,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。急诊科党支部书记、行政主任王朝阳主任医师说,即使高强度的工作量,急诊科医护员工都一直咬紧牙关坚守,只要120转运车到达,医护人员就会毫不犹豫地开展急救。

 隔离病毒不隔离爱,血透患者、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医疗服务不中断。

 肾内科党支部组建“守护生命线”党员突击队,坚持为群众提供“暖心”服务,对中心市区封控区、隔离点血透患者采取“置顶”方式对接,确保血透患者治疗不中断。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党支部、中医科党支部主动担负起封控区、隔离点急需入院救治的肿瘤放化疗的定点救治任务。


 疫情导致部分地区交通管制,一些患者出院遇到困难。儿科、妇产科、消化内科、神经内科、普通外科、胃肠外科、神经外科、胸心血管外科、骨科等科室的党员和医护人员主动专车护送,交警等部门多方接力,当把患者顺利交接到家属手中,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、幸福感。


   医护党员主动亮身份、比担当、展作为,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、对人民群众生命负责的初心和使命。


忙碌在“看不见的战场”

   人在哪里,岗位就在哪里。疫情防控“看不见的战场”,有一支关键时刻冲得上的团队。

   “没有独善其身,唯有众志成城”,行政后勤党员突击队长、党办主任王财元说,“大家面对疫情没有退缩,不计较得失,没日没夜、兢兢业业,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”。


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,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。  

   现在,守护泉州的战“疫”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。医院里立足本职工作,接续奋斗、默默奉献,助力疫情防控的党员干部职工比比皆是,他们不肯轻易下“火线”,构成了一张张英勇无畏的“抗疫群像”。

 熬过压力的黑夜,黎明终将到来。不平凡的春天,让我们一起加油,努力争取抗疫斗争的早日胜利。